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南来北往的旅程,承载着浓浓的返乡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客安全健康出行,更是事关众人的要事。临近春节,游子归乡心情急切,但是也别忘了返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健康平安回家团圆。
饮食:除了泡面,还能吃啥?
乘飞机,坐火车、长途车……春运路上,人们除了带上回家的行李之外,一定少不了带上各种食物充饥。最受欢迎的莫属春运路上的传统“美食”泡面加火腿肠,开水一冲,几分钟的时间,一碗香喷喷的泡面就出炉了。但这样的饮食足足摄入10克以上的盐,相当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摄入量的近2倍。路上的饮食怎么安排更合理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给出的建议吧。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广大旅客,旅行途中也需要注意各类食物合理搭配。要填饱肚子,主食最重要。主食建议带面包、烧饼等,如果希望口味丰富一些,紫菜饭卷、发面饼、馅饼、素包子、红豆包、全麦煎饼、三明治、汉堡包等也可以选择。有的人习惯带方便面出行,建议要挑选一些口味清淡的,少吃麻辣的。
副食可以搭配少许熟食肉类(比如火腿肠、酱牛肉等)、豆腐干、卤蛋等,再带点洗干净的新鲜水果,以及小番茄、黄瓜等便于携带的蔬菜。
如果怕麻烦不想带肉蛋类,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带上牛奶或酸奶。奶类中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既解饿,又解渴,容易消化,是旅行中的好食品。不过如果车厢中温度太高,巴氏奶和酸奶容易变质,建议大家携带利乐包的纯牛奶。另外,罐装的八宝粥也不错,搭配豆腐干、卤蛋等营养也较为均衡。
零食方面也有讲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健康教育专家宁莉称,许多人坐长途车都要带上一大袋零食,比如瓜子、薯片、巧克力派等。这些都是高糖、高盐、高油的食物,其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很不足,建议少吃为妙。
除了这些总体的膳食原则,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出行,饮食还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坐火车防“上火”,带点黄瓜和梨。许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一趟火车坐下来,舌头嘴唇起泡,冒痘、便秘、干咳等症状都出来了。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倪正建议大家,不妨带一些降火的食物,比如柚子、黄瓜和梨等。
飞机用餐别吃太饱,少选豆类食品。高空飞行会加重胸闷腹胀的感觉,因此飞机餐不能吃得太饱。另外,还要少吃产气的食物以免腹胀加剧,比如碳酸饮料、豆类食品等。咖啡也要少喝,否则会引起心跳加快,加重不适。可适当喝点矿泉水和淡茶。
长途车防晕车,多带几个橘子。坐长途汽车,最麻烦的事情莫过于晕车。南京自然医学会秘书长常熹教给大家两个自然疗法。第一个是带几个橘子,在乘车前1个小时,将橘皮对折,两手挤压对准鼻孔,橘皮便会喷射出带有芳香味的油雾,能够抑制晕车恶心的症状。第二个是,出门前切几片生姜装好备用,在上车前含1—2片,也有助于防治晕车。
自驾路上防疲劳,吃点香蕉和葡萄。长途自驾容易犯困,提神醒脑和抗疲劳非常重要。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香蕉的镁含量很丰富,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其中的糖分还可以迅速补充体力。自驾的人因为长时间保持一种相对固定的姿势,肠胃运化功能容易受损。葡萄中大量的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能健脾和胃,促进消化。此外,葡萄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和补益作用,开车中途休息的时候吃一些,对缓解神经衰弱、疲劳有很好的功效。
友情提醒
公共交通工具上熙熙攘攘,各种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吃东西前、上厕所后一定要注意手部卫生。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食物,尽量自带餐具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携带食品时,应尽量选择小包装的食品,这样方便食用,干净卫生。生吃的食物,如各种果蔬要选择新鲜的,并提前清洗干净。
预防:伸伸懒腰防经济舱综合征
经常出差的人,可能都有这个经历:长时间坐车、坐飞机,双腿麻得没有知觉。而这正是春运途中最需要防的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在医学上被叫作“深静脉血栓”,这种病症常出现在飞机经济舱中,因为飞机位置间距较狭小,人们长时间无法变换体位,导致血流速度变慢,血液淤滞,从而使下肢静脉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在下飞机活动后,血栓脱落,随血流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并在此形成栓塞。经济舱综合征最有可能引起肺动脉栓塞,该疾病是人体的隐形杀手,急性发作起来比心梗死亡时间还要快。
不过,并非坐飞机才会发生经济舱综合征,乘火车久坐或乘汽车长途旅行时,同样有可能发生,甚至有些人长时间打麻将、玩电脑,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专家表示,这种病是旅途中最易犯的疾病,而且很容易被误诊。具有中风史、心脏病、癌症的病人、65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服用雌激素的人,血液中产生血栓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因此,不管是乘坐飞机还是火车、汽车等,坐一两个小时后要起身活动,如果没有活动空间,坐着时要经常活动脚踝、小腿,还可用手按摩下肢以助血液回流。还可以做腿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只需要将手或脚使劲伸直或蹬直,再放松即可。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很多人在春节时开车或者拼车回家。但这恰恰容易埋下安全和健康隐患。专家介绍,司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会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司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如果司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时更容易疲劳。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司机的注意力、思维、判断、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专家提醒,连续驾驶三个小时左右就必须进入服务区休息片刻,提振精神后再继续赶路,如果行驶途中感到疲劳,又没有到服务区,可以播放一些音乐缓解困乏。
长距离驾驶最好多个驾驶员同行,两个人换着驾驶,轻松又愉快。此外,启程前一定要对轮胎胎压、刹车片、机油、玻璃水、灯光等进行专业检查。
友情提醒
要预防经济舱综合征,最好不要穿紧身的衣裤,以免血流不畅。同时可适当多喝水,以避免血液黏稠而形成血栓。旅途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疲惫时可以多伸伸懒腰。
应急:随身备好小药箱
长时间坐车通常会让很多人感到身体不适,体质偏弱的人通常会呕吐、腹泻等。专家表示,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旅途中一定要备好小药箱,对抗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疾病。
●肠胃药
人在旅途,最大难题莫过于“上厕所”了。出行前要注意饮食健康,同时记得带上肠胃治疗药物。
带上一些藿香正气水、整肠丸、保济丸基本可以对付因着凉、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而对于轻微的感染性腹泻可以选择盐酸黄连素片,而重型的感染性腹泻就要求助于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了。
●晕车药
对于晕车的旅客来说,晕车的感觉真是生不如死。晕车药的药效持续时间各有不同,因此在买药时应向药师咨询,依据乘车时间长短选用合适的药物。一般情况下,晕车药应在乘车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空腹服用。而晕车贴应提前5至6小时贴上。多数晕车药在服用后会有嗜睡感觉。
●抗过敏药
春运期间过敏体质的人容易患上“异地过敏”,即久住一个地方,突然迁往新的住地,因生物性或化学性的致敏因素而引起的过敏。常用的抗过敏药主要有抗组织胺类、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皮脂腺激素类和钙剂。
●感冒药
可以携带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而西药则可以考虑百服宁、白加黑、康泰克、快克等,服用时要注意看是否对症。
此外,还可携带一些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可以解热镇痛。而如果有咳嗽现象,还建议携带一些止咳药物,如甘草片、止咳糖浆等。
友情提醒
容易晕车的人,长途旅行前尤其要注意饮食,不要喝碳酸饮料、白酒,也不要吃油腻食物,饮食清淡,以免反胃加剧晕车反应。人流拥挤而空气污浊的地方容易诱发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应注意通风透气。
提前了解最新疫情防控政策
防疫:南来北往的旅程,承载着浓浓的返乡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客安全健康出行,更是事关众人的要事。
铁路出行
根据出行需求,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