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益于终身体育项目。终身体育强调不同年龄和阶段的人进行身体锻炼的持续性,并且是一个随着年龄变化不断交替进行的过程。太极拳运动正好符合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处于人生不同时期的身体锻炼的需要。无论男女老少,都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拳种练习。如果某式太极拳练至一定水平后,再学习其它几式太极拳则较容易,便于练拳者在不同时期随时转换拳种,终生受益。
1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全身运动。长期从事这项活动,不但可以健身,还可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我们知道,人之根本在于精、气、神,阴阳气血失调就会生病,而练太极拳可使人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提高。练拳时的一招一势以及上下肢动作都有一定的规矩,进退、起伏、开合、松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通过长期、持久的有节律的锻炼,可使人的肌肉弹性增加,内劲充足,四肢有力,关节屈伸灵活自如,下肢进退闪展轻便,特别对于脑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锻炼作用。
练拳时,要求精神专一,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以力运身,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神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起于足,形与手,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左右,周身一家,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以静制动,彼动己先动,使人的平衡能力得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断调整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对神经衰弱、失眠、头晕、高血压等病症有显著疗效。另外,练太极拳还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摄入,提高心肌功能。太极拳由于以腰为主宰,时时用意于腰,且腰部的反复旋转变化和横膈肌随呼吸的升降,可增加肠胃蠕动,使得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循环等脏器系统的血流顺畅。
太极拳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即太极生阴阳的意义而定名,练拳的过程就是调心、调身、调息的过程,从而能够积极地增强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和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有序的稳定程度,不断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练拳时,强调“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是太极拳不同于一般体育运动的主要特点。在练拳过程中,用“三调”的方法使身正气顺,充分调动体内潜能,达到健身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2
太极拳在防身技击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的原理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舍己从人、避实就虚,借助对方之力而发力。为此,太极拳讲究的是“听劲”、“懂劲”的防身功夫。与对方接触,能够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的来势,而后迅速做出应敌准备,在心理上占据主动。对方的劲力一来,自己能抢在前面,这即是太极拳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动己先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将其制之。太极拳还讲究“引进落空”,即对方来势进攻,我做虚势,将对手引入我的圈套,使其失重落空分散力量,我则乘虚而入,将敌制服。
在与敌方身体接触的近身或贴身防卫中,常用手法是运用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如有一定距离,可在对方向前进身时运用太极单式散手,如搬拦捶、指裆捶、野马分鬃、上步七星等。如距离稍远,可运用太极腿法,如蹬脚、分脚、摆莲脚、扫膛腿等。
需要说明的是,运用太极拳的防身御敌,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夫很难用好。如“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应”,对方有时也是变化万端,虚实相同,所以单靠以静制动的打法,有时是要吃亏的。因此,除了练习套路和推手、还要练习太极拆手、散手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较为全面的防身御敌本领。
3
因为习练太极拳需要专心致志,用意不用力,一处动作全身在动,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所以长期系统地练习。可以使人们在本职工作中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专心致志地工作,在较差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身体和情绪上的稳定。工作中,特别是体力性工作中,可使单一局部的动作变成全身性一动无有不动的动作方式,有效地避免局部过度疲劳、紧张的状况。在练拳中时时要求身体放松,用在工作中可使周身松和,各处关节敏捷灵活,这样,不但有利于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可大大减轻因工作繁重而带来的压力。虽然太极拳功夫与各行各业的专业技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可以说有了太极拳功夫的基础,学习其它专业技术会感到便利许多,对本行业的技艺掌握和提高会节省不少的时间。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动作要领,是从长期的实际生活中提炼、积累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又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和便利。
推荐(太极悟人生)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