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论述的虚症,可分阳虚、阴虚、血虚、气虚。那么该如何分辨这些虚症呢?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什么是血虚?什么是气虚?这对中医专业人士来说不是很那辨别的问题。但对多数患者来说却很茫然。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具体地说:
阳虚症
症状表现:怕冷,口不易渴或喜热饮,咳清稀的泡沫样痰,常吐清水,大便稀或常腹泻,常腹痛不适,但用手按压腹部痛可减轻,或热敷腹部腹痛可好转,小便清长,手足不温或很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等。舌苔白厚,舌质淡嫩,脉象沉、迟钝、无力、虚弱。白天不热也容易出虚汗,口唇清淡,口中常淡而无味等。
阴虚症
自觉内部有热,手心、足心、心口都觉热,咽干口燥,饮水多,有时午后带热,晚上醒后觉出汗(盗汗),大便干结,尿黄短,面部颧红,精神烦躁不安,坐卧不宁,常失眠,唇红干裂。舌红少苔,舌干裂,舌质嫩红,脉细数无力等。
血虚症
由于心脾功能差,易失血、缺血、贫血而出现血虚。表现为头晕,无力,心悸,心烦,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少言懒语,精神差,舌淡白,脉弱。
气虚症
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机体抗邪能力减低、生理机能减低而出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全身虚弱、元气不足、阳痿、遗精、早泄、月经不调、脱发、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等。可分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又常和血虚同时出现,但又各有其特点。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水篇”被列为全书之首,并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水的医疗保健作用。而美国医学博士巴特曼在《水是最好的药》一书中,解释了一项新的发现:不健康的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源,震惊了世界医学界。
“中西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对水这样‘情有独钟’,足见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消化不良、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压力与抑郁、高血压、高胆固醇、哮喘、过敏等都与水有关。人们都想健康长寿,我觉得选择好水、养成正确的饮水习惯就是第一步。”
折叠食疗养生误区盲目进补
补错方向。有些人自觉身体虚亏,便常用补益药如人参酒、黄芪淮山羹、参芪精之类来进补,以为有益无害,不料这类东西对阴虚的人(面色苍白、惊悸不安、低热、盗汗、口渴、舌红少苔、失眠多梦)来说是不可用的,用了反而消耗阴津,使症状更加重。上述诸补益食疗养生制剂对气虚的人很有作用,这类人动则气喘,头昏自汗、大便稀薄,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用上述补益药就对症了。所以,必须对症进补。再如,有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出现肺阴虚的症状(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咯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如用了偏于甘温的红人参,反而使病情加重,应该用西洋参、沙参以益气养阴清热,对于此类阴虚咳嗽,用鲜地粥、蜜饯百合来服用,是有益的。补益过头。老年人大多消化力弱,脾胃虚弱,此时如用了多量的龙眼肉、熟地、阿胶之类滋腻之品,将使脾胃消化能力减弱,饭量减少,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滋腻太过,也是进补中常易出现的错误。如老年人如确实阴虚,要用熟地、阿胶之类,也应小量,不宜过于滋腻。服用适量冰糖黄精汤、一品淮山之类也是个良好的选择。鹿茸确能补精助阳,是著名补阳药,如骤用大量,就会了现鼻子流血、眼红、头晕等上火症状。所以要掌握一个度,从小量开始。想当然进补。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补品,多用无妨。比如鱼肝油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D,人体在维生素A缺乏时可得干眼病及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时可导致佝偻病,但实际上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已足够生理需要,只有在得了慢性肝炎、胰腺炎、腹泻时才会出现维生素A的缺乏。此时,一方面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一方面适当补充维生素A。如盲目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毛发脱落,皮肤瘙痒,维生素D盲目长期大量应用,可致低热、烦躁、厌食、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其他的维生素类药品,也不宜盲目想当然用来作为补药,如维生素C长期大量服用,可致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维生素B1大量盲目应用可致头痛、烦躁、心律失常、浮肿和神经衰弱。
滥用"药物食品"
近些年来,"药物食品"流行起来。这些"药物食品"一旦滥用,危害很大。它能使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致病。如"人参软糖"、"鹿茸软糖"、"人参奶粉"、"人参饼干"等。人参有促进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鹿茸一般用来治疗阳痿,儿童如随意食用这类所谓"药物食品",会使儿童早熟,出现长胡须,长阴毛等性发育提前现象。还有些"药物食品"(如一些饮料)含有咖啡因等兴奋药物,大量使用,干扰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害健康。还有的人自制"药物食品"。如有人认为甘草是有益无否的良药,加上其甜味很可口,于是便把甘草泡水当茶饮。这是十分危险的。这种"甘草茶"服久了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钠、缺钙性抽搐。更有甚者,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一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有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服用强的松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维持生命。
不辨宜忌
在进行食疗养生的过程中,辨清食物对不同的人的宜忌十分重要。比如吃鱼,许多人认为人人皆宜。其实不是如此。鱼所含的鱼油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对防治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大有益处,可是因其降低了血小板的凝聚性,可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包括脑出血。有研究表明:因纽特人以鱼为主食,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和脑血栓,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重要的死亡原因。所以,有脑出血倾向或已经有过脑出血史的人,就不宜盲目大量进食鱼类。
中医所论述的虚症,可分阳虚、阴虚、血虚、气虚。那么该如何分辨这些虚症呢?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什么是血虚?什么是气虚?这对中医专业人士来说不是很那辨别的问题。但对多数患者来说却很茫然。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具体地说:
阳虚症
症状表现:怕冷,口不易渴或喜热饮,咳清稀的泡沫样痰,常吐清水,大便稀或常腹泻,常腹痛不适,但用手按压腹部痛可减轻,或热敷腹部腹痛可好转,小便清长,手足不温或很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等。舌苔白厚,舌质淡嫩,脉象沉、迟钝、无力、虚弱。白天不热也容易出虚汗,口唇清淡,口中常淡而无味等。
阴虚症
自觉内部有热,手心、足心、心口都觉热,咽干口燥,饮水多,有时午后带热,晚上醒后觉出汗(盗汗),大便干结,尿黄短,面部颧红,精神烦躁不安,坐卧不宁,常失眠,唇红干裂。舌红少苔,舌干裂,舌质嫩红,脉细数无力等。
血虚症
由于心脾功能差,易失血、缺血、贫血而出现血虚。表现为头晕,无力,心悸,心烦,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少言懒语,精神差,舌淡白,脉弱。
气虚症
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机体抗邪能力减低、生理机能减低而出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全身虚弱、元气不足、阳痿、遗精、早泄、月经不调、脱发、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等。可分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又常和血虚同时出现,但又各有其特点。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水篇”被列为全书之首,并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水的医疗保健作用。而美国医学博士巴特曼在《水是最好的药》一书中,解释了一项新的发现:不健康的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源,震惊了世界医学界。
“中西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对水这样‘情有独钟’,足见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消化不良、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压力与抑郁、高血压、高胆固醇、哮喘、过敏等都与水有关。人们都想健康长寿,我觉得选择好水、养成正确的饮水习惯就是第一步。”
折叠食疗养生误区盲目进补
补错方向。有些人自觉身体虚亏,便常用补益药如人参酒、黄芪淮山羹、参芪精之类来进补,以为有益无害,不料这类东西对阴虚的人(面色苍白、惊悸不安、低热、盗汗、口渴、舌红少苔、失眠多梦)来说是不可用的,用了反而消耗阴津,使症状更加重。上述诸补益食疗养生制剂对气虚的人很有作用,这类人动则气喘,头昏自汗、大便稀薄,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用上述补益药就对症了。所以,必须对症进补。再如,有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出现肺阴虚的症状(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咯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如用了偏于甘温的红人参,反而使病情加重,应该用西洋参、沙参以益气养阴清热,对于此类阴虚咳嗽,用鲜地粥、蜜饯百合来服用,是有益的。补益过头。老年人大多消化力弱,脾胃虚弱,此时如用了多量的龙眼肉、熟地、阿胶之类滋腻之品,将使脾胃消化能力减弱,饭量减少,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滋腻太过,也是进补中常易出现的错误。如老年人如确实阴虚,要用熟地、阿胶之类,也应小量,不宜过于滋腻。服用适量冰糖黄精汤、一品淮山之类也是个良好的选择。鹿茸确能补精助阳,是著名补阳药,如骤用大量,就会了现鼻子流血、眼红、头晕等上火症状。所以要掌握一个度,从小量开始。想当然进补。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补品,多用无妨。比如鱼肝油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D,人体在维生素A缺乏时可得干眼病及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时可导致佝偻病,但实际上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已足够生理需要,只有在得了慢性肝炎、胰腺炎、腹泻时才会出现维生素A的缺乏。此时,一方面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一方面适当补充维生素A。如盲目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毛发脱落,皮肤瘙痒,维生素D盲目长期大量应用,可致低热、烦躁、厌食、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其他的维生素类药品,也不宜盲目想当然用来作为补药,如维生素C长期大量服用,可致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维生素B1大量盲目应用可致头痛、烦躁、心律失常、浮肿和神经衰弱。
滥用"药物食品"
近些年来,"药物食品"流行起来。这些"药物食品"一旦滥用,危害很大。它能使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致病。如"人参软糖"、"鹿茸软糖"、"人参奶粉"、"人参饼干"等。人参有促进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鹿茸一般用来治疗阳痿,儿童如随意食用这类所谓"药物食品",会使儿童早熟,出现长胡须,长阴毛等性发育提前现象。还有些"药物食品"(如一些饮料)含有咖啡因等兴奋药物,大量使用,干扰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害健康。还有的人自制"药物食品"。如有人认为甘草是有益无否的良药,加上其甜味很可口,于是便把甘草泡水当茶饮。这是十分危险的。这种"甘草茶"服久了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钠、缺钙性抽搐。更有甚者,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一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有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服用强的松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维持生命。
不辨宜忌
在进行食疗养生的过程中,辨清食物对不同的人的宜忌十分重要。比如吃鱼,许多人认为人人皆宜。其实不是如此。鱼所含的鱼油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对防治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大有益处,可是因其降低了血小板的凝聚性,可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包括脑出血。有研究表明:因纽特人以鱼为主食,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和脑血栓,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重要的死亡原因。所以,有脑出血倾向或已经有过脑出血史的人,就不宜盲目大量进食鱼类。
北京白癜风那儿好北京哪有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