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专家对植物神经紊乱患者的一项研究发现

ebv是一种普遍感染的人类疱疹病毒,在体内可长期甚至终身潜伏,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复活化,这种“潜伏—活化”模式所致的ebv抗体反应的周期性异常,与植物神经紊乱(亦称慢性疲劳综合征)迁延波动的病程相吻合

精神卫生专家对植物神经紊乱患者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eb病毒(ebv)者,在具有神经质的个体特征和(或)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的情况下,容易罹患植物神经紊乱

结果显示,植物神经紊乱组血清ebv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率(76.5%)、ebvigm阳性率(2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gg为51.5%,p<0.01;igm为阴性,p<0.05);植物神经紊乱组ebvdna阳性率为5.88%,对照组均为阴性ebvigm滴度均数植物神经紊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植物神经紊乱组经 4个月治疗后,ebvigg、igm及ebvdna的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植物神经紊乱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平均值、艾森克人格评分中神经质评分(epq-n)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scl-90分和epq-n分显著下降(p<0.01)植物神经紊乱组治疗前近一年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无显著差异植物神经紊乱组生活事件量表(les)总分和负性事件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ebvigg阳性者植物神经紊乱组(26例)les总分和epq-n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7例,p<0.01)logstic分析显示,影响植物神经紊乱发病的主要因素为epq-n分和ebvigm

研究者认为,植物神经紊乱与ebv感染有关,其ebvigg、ebvigm阳性率及igm效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与其临床症状呈同步同向变化 ;感染ebv者,在具有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和(或)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的情况下,容易罹患植物神经紊乱

为了解植物神经紊乱与ebv之间的关系,探索其生物学发病因素,研究者对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植物神经紊乱诊断标准确诊的34例植物神经紊乱患者,33例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条件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ebv抗体、外周血ebvdna、及其临床症状、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进行了前瞻性测量和评估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oae.com/alfx/2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