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神经衰弱不可忽视
01
神经衰弱是什么?
神经衰弱是以精神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常伴情绪紧张、烦恼以及紧张性头痛和睡眠障碍等心理生理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但患者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02
神经衰弱的病因病机
思虑太过、劳逸失调:忧愁思虑与劳倦过度,损伤心脾气血,心伤则阴血暗耗,脾伤则不能化生气血;或因过逸少动,气机失畅,脾运不健,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均可因心神失养而失眠。《景岳全书》云:“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
素体不强、病后体虚:禀赋不足,平素体弱,或大病、久病后体虚,脏腑功能失调,心脾肾(肝)亏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肝肾阴虚,阴不上承,则心火独亢,心神失宁而失眠。
惊恐、郁怒:暴受惊骇,精神紧张,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扰乱心神而不寐,如《类证治裁》谓:“惊恐伤神,心虚不安”。如心胆素虚,决断无权,遇事善惊,心神不安,亦致失眠。或长期精神抑郁不欢,恼怒伤肝,肝郁化火生痰,痰火上忧心神而不得安卧。
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炙?或生冷之品,宿食停滞,酿痰生热,胃气失和,痰热上忧心神,致成失眠。此即《素问·逆调论》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03
神经衰弱的辨证施治
1.肝郁气滞
症状: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腹胀脘闷,暖气呕吐,纳食减少,大便失常,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腻,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行滞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
处方:柴胡、枳壳、香附、郁金、青皮、陈皮、川芎、白芍、苍术、栀子、神曲、甘草。
2.气郁化火
症状:胸闷胁胀,头痛,眩晕,目赤,耳鸣,急躁易怒,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行气解郁,清泻肝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处方: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黄连、吴茱萸、甘草。
3.气郁痰结
症状:自觉咽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吞咽无妨,胸中满闷,两胁胀痛。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利气化痰,开郁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制香附、枳壳、佛手、八月札、绿萼梅、陈皮、生姜3片、甘草。
4.心神失养
症状: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忧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欠安,呵欠连连,甚者言语失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处方:甘草、太子参、小麦、大枣、煅龙骨、茯苓、茯神、石菖蒲、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
5.心脾两亏
症状:心悸胆怯,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头晕神疲,饮食减少,或便溏,面色不华。舌质谈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或濡缓。
治则:益气安神,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茯神、龙眼肉、酸枣仁、炙远志、当归、知母、川芎、木香。
6.阴虚火旺
症状:眩晕,头胀,易怒,心悸,心烦,少寐,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治则:滋阴泻火,重镇安神。
方药:滋水清肝饮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处方:生地、山茱萸、茯苓、山药、泽泻、柴胡、丹皮、栀子、黄连、酸枣仁、当归、甘草。
04
神经衰弱预防调护
1、应该善于调节,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样还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体谅,尤其是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或上下级关系更应如此。
3、改善敏感、多疑、自私、内向、孤僻等不良性格。
4、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或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5、增加体育锻炼、户外运动,改善紧张状态,缓解心理压力。
05
健安堂神经衰弱医案分享
王某,男,39岁,山西大同人。年12月来我部就诊。
长期工作压力,心情紧张,劳心伤神,夜间心烦难以入睡,多梦易醒。白天头晕乏力。情况加重1月余。
症见: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记忆力差,注意力差。心悸胆怯,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夜寐多梦,容易惊醒,头晕神疲。小便次数多,小便黄,大便不成型,饮食差,口不干,喜饮,舌质谈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或濡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处方:附子20g、柴胡15g、枳壳20g、香附15g、郁金10g、青皮10g、陈皮20g、川芎20g、白芍20g、苍术20g、栀子10g、神曲15g、甘草20g、黄芪15g、党参20g、白术15g、炙甘草15g、茯神20g、龙眼肉20g、酸枣仁15g、炙远志25g、当归15g、知母20g、川芎15g、木香10g。
水煎服,一日两剂,早晚分服。
服药期间忌烟酒,禁吃辛辣食物。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方剂剂量请咨询中药医师或中药药剂师
END
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