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
气血两虚的症状表现本型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
易艾灸调理之诀窍中医认为调理气血两虚,首先要调理的当属胃肠功能,胃肠功能恢复好了,就可以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
艾灸取穴:那么艾灸调理气血两虚可以艾灸中脘、关元和足三里穴,时间可以控制在30-40分钟,随着艾灸时间的延长,在考虑加减穴位和延长时间。也可以在心俞和膻中艾灸,时间10-15分钟,这个可以调整心血亏虚。
中气下陷气血两亏,除艾灸上述穴位外,艾灸肩颈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
这样坚持用艾灸调理气血两虚,一个月左右相信身体的免疫力提高了,就有劲有精神了。
膻中穴
位于胸部,是身体6大经脉的交汇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具有理气活血通络、调节神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等功效。
中脘穴
调脾胃,它又在任脉上,对女子子宫脱垂等疾病很有帮助。
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身体的养生大穴,能够疏通经络,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益气生血。
艾灸肚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方法,其实艾灸肚脐
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对我们身体有很好的作
用,但是艾灸肚脐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下
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肚脐的作用健脾和胃,生清降浊艾灸肚脐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
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
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
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
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
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艾灸肚脐可以调理
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
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
萎暗等证。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
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
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敛汗固表,涩精补虚艾灸肚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
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
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
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防病驻颜,养生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
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
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
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
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脐的方法温和灸:
(1)施灸前先用璞缇树专用循经罐罐在施灸部位
拔罐2-3分钟,使毛孔打开
(2)取出艾灸灸具,将艾柱插到灸具上,竖
立状态下点燃艾柱的一端
(3)找准位置,将五孔灸具垫套放在身体上,并在裸露肌肤部位盖上毛巾
(4)根据自己适应力,旋转灸具,调节灸具高度
(5)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
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2次。此法对寒邪
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艾灸的注意事项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4.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温灸后要喝比平
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
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5.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
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脐部有损伤或发炎者,
禁止使用艾灸等。
艾灸肚脐并非人人适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气血两虚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学会合理减压。
复方川芎酊白癜风会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