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问:正当静坐时候,身体忽然不由自主的动起来了,各人表现的姿式又不相同,即使同是某一个人,而动的姿式亦常有变换,都不是由自己的意思所主动,这是很奇怪的现象,究竟是何理由?答:这是人身本有的生命力所发挥的另一种作用,若把这件事认为奇怪,那么,人身上奇怪事情就多了。请看肺部的呼吸、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食物的消化、内腺的分泌、细胞新陈的代谢、须发指甲的生长、精子卵珠的结合、母腹胎儿的形成,哪一件事能由自己意思做主?人们对于身体内部难以理解的状态并不觉得奇怪,为什么对于身体外部不由自主的动作,大家都认为是奇怪呢?
十二问:身内各部的活动,从有生以来就不由自己做主,人人如此,所以不觉得奇怪,但身体外部的动作,一向是受自己意识所支配,今日忽然不听命令,自由动作,恐怕长久下去,弄得不可收拾,终日的手舞足蹈,摇头摆尾,那像个什么样子!不知可有方法能够控制否?答:只要你工夫做得合法,肺部呼吸顺其自然,身体运动听其自然,等于做柔软体操一样,那就没有妨害,动的时间过长,自然会停止。你若不耐烦,要它半途停止,也可以办得到,工夫不做,精神不集中,再加少许抑制的意思,身体就不动了。但静坐法总以不动为原则,其动是例外,不可误认为凡是学静坐法的人,身体必定要动的。
十三问:自从第一次动机开始,将来是否每坐必动,永久如此?答: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四肢百节气脉通畅以后,那时静坐,身体即可安稳不动。但是,外面虽然安稳,腹内脐下之气将来或不免要冲动,应当预先知道,免得自己临时发生恐慌、不善于应付,以致误事。
十四问:用静坐法到了身体外部自然发动,对于疗养有什么关系?答:人身上病症,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隐藏的。明显的病症,自己和医生都能够知道;隐藏的病症,就不容易觉察,甚至用种种方法检验也看不出。工夫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中气机发动,遇着病的障碍,不能顺利通过,就要和它斗争。因此四肢百节不由自主的运动起来;经过几次运动之后,一部分障碍已被打通,若其它部分尚有障碍时,身体动作,自然又变换一种姿式;等到各处所有障碍逐渐排斥干净,此后虽仍旧用静功,身体也不会再动了。
十五问:身体外部表现的姿式若很柔和,听其自然发动、自然停止,那也无妨。倘或表现过于强硬,竟至拳打脚踢、横冲直撞,一时又不肯停止,如何是好?答:这件事和病人体质有关。凡是宜于用静功疗养的体质,大概都属于衰弱的类型,决不会有这样强硬的动作。假使是健壮身体,偶然患病,自有对症的医药,不在静功疗养范围之内,也可不必担忧。万一遇着病人体质本不适宜,而下手工夫又有错误,因此发生这个现象,当由指导员随机应变,设法停止他的动作,再酌量病人体质,选择别种合适的法门教他去做,就能免除妄动的流弊。
十六问:凡做静功的,是否人人都要经过“身体自动”这一阶段?答:并非人人如此。身体动的是少数,不动的是多数。
十七问:大众同做一样的工夫,为什么有动有不动?答:因为各人体质不同的缘故。比如用同样的药品,治同样的病症,彼此所得效果,却不尽相同,也是这个缘故。
十八问:专就静功原理而论,身体是动好,还是不动好?答:在古代许多专门修炼的书籍上,只讲静坐时身体内部震动,未曾提到身体外部不由自主的运动。当时一般学静功者,自始至终,都以身体安稳不动为原则,假使中间有动手动脚的现象,其师必定说他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理应纠正。但据我数十年来耳闻目见,静功做到身体运动不由自主者,颇有其人,结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很难一概而论。依我的看法,今日学静功,目的本在治病,病愈就是好,病不愈就是不好;动得身体舒畅就是好,动得身体难受就是不好,不能单看动与不动作为好与不好的标准。
十九问:静功做到腹内脐下有气冲动,是否在外部自然运动这一个阶段经过以后,腹内才会发生冲动的现象?答:不能一定。(一)有少数做工夫的人,在外部自然运动将要结束的时期,腹内即开始有气发动;(二)又有些人,外部自动时期虽已经过,而内部并无影响,中间再经过一段完全安静时期,才慢慢的觉得腹内有气发动;(三)更有些人,始终未曾经过外部自动这一阶段,工夫到了相当的程度,他们腹内也会有热气冲动,力量甚大;(四)尚有多数人,长年累月的工夫做下去,身体內外并未发现什么特异的状态,但是他们的衰弱身体,自己不知不觉的在无形中已恢复健康。所以做静功的人们,外部内部动与不动、先动、后动、早动、迟动、这些变化,实际上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十问:静功到了相当的程度.身体外部不动,而内部有气冲动,临时如何应付?答:此时身体仍要照旧静坐不动,让那股气自动,只许用轻微的意思照顾它,切不可过分的用意思去帮助它或引导它,也不可强迫的压制它,渐渐的,缓缓的,等侯那股动气自然蒸发、自然收敛、自然停止、回复平常状态,再静坐三十分钟,然后下座。动气在半路上未到完全停止的时候,不可由自己意思作主将静坐工夫罢休,更不可受惊骇、被烦扰、起妄念、动恼怒,否则难免要出乱子。
二十一问:静功的疗效,是否能用近代医学上理论加以解释?答:静功这一法门,在我国秦汉以前早有此说,它的来源是道家,不是医家,而且历代医家并不用静功疗病;隋代名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虽专用各种导引法以治百病,然导引法只能算动功,不能算静功,所以在中医书上找不出理论根据。若在西医书上去探索,更为困难。惟自巴甫洛夫(苏联的生理学家,生于年,殁于年)学说出世以后,关于静功疗病的理由,大部分都能够解释,扼要言之,无非使高级神经中枢免除一切障碍,恢复其本能而已。但全部静功修养历程上所显出的特殊现象,仍有难以理解之处。我们今日的任务,只求善于运用古人的成法,帮助近代医家治疗神经衰弱的病症,那些特殊现象,可以暂时置之不论,留待将来再作专门研究。
二十二问:今日所谓静功,在古代修养书上可有同样的名称?答:唐人书上名为坐忘,宋人书上名为止念,他们的理论有些和我所说的静功相似,惟目的不同;我们以治病为目的,他们以修养为目的。但《古今图书集成》中静功部所辑录诸家歌诀,复杂异常,不是纯粹的静功,学者切勿被他两个字的名称弄糊涂了。(《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静功部,在博物汇编神异典第二百九十三卷至三百零二卷。)
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