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位治疗仪综合治疗神经衰弱临床报告
高电位治疗仪综合治疗神经衰弱临床报告
医院孙承明宋瑞红
神经衰弱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为主要特征,全国总的患病率约为13.03‰,大多数患者发病于16-40岁之间,性别发病数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目前神经衰弱的治疗仍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以抗焦虑药物和中医的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但效果均不太理想,我院采用高电位治疗仪神经衰弱病人87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87例,男50例,女37例,年龄18-52岁,平均31岁,病程6个月-12年,其中:知识分子62例,学生18例,工人5例,农民3例。
2、诊断标准:
(1)存在导致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
(2)具有易感素质或性格特点。
(3)易兴奋、脑力易疲乏、头痛、睡眠障碍、继发性焦虑。
(4)疗程至少3个月。
(5)全面检查后确能排除其它躯体疾病或早期精神病者。
本组病例87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法随机将87例患者分为高电位治疗仪电位综合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对照组:采用心理治疗,并辅以抗焦虑药物、催眠药、中药、针灸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高电位治疗仪,输出电流0.5mA,患者脱鞋坐于木沙发上,双足踏于绝缘底垫,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观察疗效标准:
1、显效:症状在治疗后得到全面的改善。
2、有效:症状在治疗后得到部分改善,持续时间较短。
3、无效:症状在治疗后无改善。
四、治疗结果:1、疗程:两组病人均完成30天疗程;
2、治疗判定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组别
倒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45
21
16
8
82.2
对照组
42
9
17
16
61.9
五、讨论大多数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诱发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但其如何导致本病的产生,为什么同一性质的社会心理因素只对一部分人有致病性,其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澄清。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神经衰弱的本质,系大脑内抑制过程弱化,表现自制力减弱,兴奋性亢进。第二阶段兴奋过程弱化,出现易兴奋,又易疲劳的现象,最后出现显著的保护性超限抑制,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无力”。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削弱对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的调节,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高电位治疗仪在植物神经调节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它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加强其抑制过程。植物神经系统对高压电场比较敏感,如果剂量适度有助于使紊乱的功能正常化,使神经衰弱症状得到缓解。因此高电位治疗仪作为神经衰弱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非常值得推广。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做删除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