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名师公益课
中国人民大学林光华老师做客幽兰名师云上公益课堂,深度开讲爱情智慧课:从哲学的精妙智慧,到经典名著中的爱之解读,再到现代女性的爱情心理解剖,击破爱情迷津,让你读懂情感密码,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疫情对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一种考验,在这非常的日子里,有分有合,有生有死,更让我们懂得珍惜活着,思考如何活好,领悟在短暂的人生里什么最为珍贵。爱情,是疫情岁月里的支撑,奋斗的动力,是繁重生活中能滋润人心的优雅,更是经得住时间的历炼而散发的醇香。既然走过劫难依然活着,就应更率性真实地做自己,爱我所爱,有缘相惜,无缘放手,让珍贵的人生逆世俗而行,越物质而真。”
无论世界如何巨变,时代如何不安,愿我们永远不失去爱的勇气,遇见爱情,读懂爱情。
分享上周幽兰云上名师公益沙龙《爱情哲学课》最后两讲的精华笔记,没能听到直播课的小伙伴们,快快一起学习吧。
第九讲摘要
理性至上与精神型爱情
一、柏拉图式恋爱的缘起
1.柏拉图的《会饮》
在酒会上,阿里斯托芬讲了一个神话故事,为同性之间的情感提供了依据。他讲到,在很早以前,世界上存在第三种人类——阴阳人。他们由月亮所生,所以兼具了太阳所代表的男性,与大地所代表的女性的特点。由于他们精力旺盛,身体强大,竟然企图寻找通天的道路与诸神战斗。这惹恼了宙斯,一气之下,宙斯将他们都劈成了两半。于是,曾经的一个人便变成了两个,但这一半却时常思念着另一半,不断地追寻着自己另一半。
2.灵魂不朽与美的理念
柏拉图:《斐多篇》
普通的、单调的、日常的物理对象有些漂亮,但它们是片面的美,这些对象“分有”(paticipatein)了美,但不是美本身。
美本身是美的理念。理念需要灵魂来领会。他相信当死亡到来,肉体和心灵的最终分离到来时,他的灵魂会飞升到这个神圣之域(而不是被肉体的欲望拽落下来)。
理念是绝对的,永恒的,永远不会改变的。
→爱情显示了美本身,爱人可以不在,爱情永恒存在。
二、精神恋爱的极限:《三诗人书简》与《英儿》
1.《三诗人书简》: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里尔克
茨维塔耶娃(-)
比里尔克小17岁。在音乐与博物馆中度过童年,受父母的艺术熏陶。被布罗茨基称为“二十世纪第一诗人。”
茨维塔耶娃与里尔克互赠情诗,通信,相爱笃深,但没有见过面。
精神恋爱可能存在的问题:
(1)把想象中的人当作真实的对方。
(2)弄不清自己爱的是诗,还是诗人,还是人。
(3)对精神的崇尚必然带来的情欲如何安顿。
(4)如何对待精神与现实的落差。
……
2.《英儿》:顾城、谢烨、李英
顾城(-)朦胧诗派的代表
谢烨(-)顾城的妻子
李英(-)北大中文系学生
年诗会,李英带论文参加,认识顾城。年,李英去激流岛投奔顾城与谢烨。
李英在顾城夫妇去德国前的最后一晚,当着谢烨的面表白顾城。
谢烨:因为爱顾城,才接英儿到激流岛。
两个女人同爱一个男人,而男人不能干脆地取舍,这两个女人都会恨他,相互争夺,两败俱伤。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都想赢,嫉妒足以使爱情变异。顾城不能接受两个女人背叛他的感情,他却忘了,自己同时爱着两个女人就是对她们双双的背叛。他到死都认为谢烨与英儿在一起是快乐的。
等他写完《英儿》,才重新发现了自己对谢烨和儿子的爱,但对谢烨而言已经晚了。
→爱情必须是一对一的,包容、大度都是假相,所有圣洁的光辉都是道德绑架,最后都会以更疯狂的方式报复回来。
顾城把英儿放在了心上,像宝贝一样,他的思念,他在世间仅有的这点自私,但是太重了,英儿托不住。
爱情最私密、最核心的部分是性。顾城与英儿的爱是欲望的匹配与激情的和谐。
谢烨看了《英儿》,因为怨恨而出轨德国华人陈大鱼,并要让他上岛住在顾城为英儿也为自己的爱情梦想亲手钉的白房子里,这是压倒的顾城最后一根稻草。谢烨的圣母的光辉下,有着正常女人的嫉妒与怨恨,她越大度,越压抑,就越原谅不了顾城。
悲剧的过程:
精神崇拜→欲望占有→情感争夺→怨恨报复→死亡悲剧
悲剧的教训:没有理性的爱,是毁灭性的。
◎爱情没有错,但人性低于爱情。若战胜不了人性,爱情多美好地开始,就会多悲惨地结束。
◎嫉妒是爱情中的必然,如何处理自己内心的嫉妒,和面对他人的嫉妒,是智慧。如果心量与能量不够,不能放手,不能看透,就不要去爱。参见古希腊悲剧Media.
◎独立的人,少有嫉妒。谢烨没有自我,只有顾城,所以,超出人性地透支了自己的爱,最后只能让顾城死才甘心。
问题:什么是爱?爱情观不同,最后才会分道扬镳。
一见钟情、精神、无条件地付出、照顾?(谢烨)
情欲、新奇、长相、同情、气质的共鸣?(英儿)
爱情中有幻想的成分,但因为幻想而忽视了巨大的现实和人性,失去了理想,必然是惨剧。
三、自然之欲与自由之道:道家的灵肉平衡
1.老子:自然即自由
道法自然:人情是自然的一部分。
阴阳和谐:不存在灵肉二元论的思维。
少私寡欲:欲望太多才导致毁灭。
物壮则老:任何东西过度了都不好。
2.庄子的无情论: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情与欲的平衡;自然与自由的平衡;
细水长流,慢慢体会。惟道是从,不可过激。
四、开放讨论
(1)纯粹的精神恋爱是否存在?
(2)灵与肉是否有矛盾之处?
(3)如何满足真实的情欲?
(4)精神寄托与情欲满足,不能同时满足时如何选择?
(5)精神是什么?有不带感情的精神吗?精神可靠吗?
(6)精神之爱是对孤独的解答,还是带来更深的孤独?
第十讲摘要
放下情执与祝福型爱情
一、缘起性空:爱情的美好与幻象
1.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情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事,自己是什么样,就有什么样的爱情。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爱情的生灭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但自己可以决定自己在参与和抽离时的态度,让恋爱与分手成为滋养和成长。
如果自己是独立、美好的,就会遇到好的机缘,并有能力把握住。
浪漫主义是对自身匮乏的幻想。
2.爱情的意义:确定自我的存在
“没有爱,我们就没有能力定位一个合适的身份;拥有爱,我们就可以不断确定自我的存在。”(《爱情笔记》)
3.精神分析:质疑直觉能将我们引向幸福
“我们首先爱上的不是那些以理想方式爱护我们的人,而是那些以熟悉的方式爱护我们的人。”(《爱情的真相》)
“在成年爱情中,我们盼望着重建童年时期熟知的那些情感”。
所以,爱情的选择与模式一定与原生家庭有关系。这不是直觉就能解决的问题,最终爱的人是能克服原生家庭缺陷或弥补原生家庭缺失的情感方式的人。
二、放下情执:以弘一法师为例
1.李叔同:由色入空
◎富家大户子弟。年,17岁的李叔同迎娶了大自己两岁,出身于天津茶商家庭的女子俞氏。没有爱情,但育有三子。
◎年,国际风云变幻,内政纷乱,外交节节败退,李叔同的爱国之心难以施展,开始留连风月场所。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名妓朱慧百、李苹香、高翠娥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联系。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李叔同传)
11月,秋天,练习绘画的李叔同见到了给他送饭的房东女儿雪子(诚子、叶子),便邀请她当自己的模特,画裸体画。雪子被他的才华和诚恳打动,答应了他。
次年春天开始同居,作品《出浴》,据说画的就是雪子。雪子没有名分,但二人相伴10年。
放下情执是一种深情的理性。
李叔同出家原因:
1.家族起落、母亲去世的无常忧伤。
2.体验过烟花杨柳巷的放荡不羁。
3.与两个女子体验的世俗的生活。
4.身体不好,神经衰弱,需要静修。
5.智慧上达,悟性惊人,机缘成熟。
……
三、爱情的人性基础:自由与道德的冲突
1.所有被禁忌的都代表本能的真实
道德与自由(本能)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婚外恋现象;也是儒家“从一而终”与道家“崇尚自然”之间的矛盾。
女性婚外恋经典小说: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红与黑》、毛姆《面纱》、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凯特·肖邦《觉醒》……
男性婚外恋经典小说: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顾城《英儿》
2.婚外恋:道德与自由的冲突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能力有限,没有独立,社会偏见,追求爱情,她们都以自杀告终。
3.《觉醒》:婚外恋并不能解决情欲的问题
《觉醒》年发表之后,有好几十年遭受谴责,圣路易斯等地的图书馆甚至把它列为禁书。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如今已是经典美国文学作品。
作者凯特·肖邦,被视为女权主义者,她不但不像福楼拜那样谴责《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还歌颂自己的主人公埃德娜。另外,她毫无顾忌地把妻子不忠实丈夫描写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这方面她走在了劳伦斯的前面。
4.问题:婚外恋成为一种现代病
邦尼·韦伊:《外遇:可宽恕的罪》:
◎为对夫妻或亲密伴侣做过咨询,他们中80%的人来咨询的原因都是其中一方的不忠。
◎在做过的所有咨询案例中,只有2%的夫妻因配偶的外遇问题而离婚。
◎若不是身处某种痛苦之中,人们不会发生外遇。
→“外遇不仅被看作是世代相传的‘情感空虚’,也被当作是一种甚至能借由持续的、不同的出轨对象所能弥补的一种‘心理’空虚”。
日常生活中的治愈:
亲密感首先来源于身体,要学会用身体表达爱,让它成为习惯,让它成为仪式,这样的婚姻不会轻易结束。
5.如何避免婚外恋的伤害?
(1)慎重选择婚姻,婚姻与爱情不同。前者靠责任,后者靠本能、激情、缘分。选择之前,要尽可能了解自己的心性:你们的心性稳定了吗?你愿意与这个人过一辈子吗?你们的欲望匹配吗?你们的爱情观、性观与婚姻观一致吗?
(2)如果婚前无法判断或判断失误,各自认清自己,没有未来,就以合适的进度、合理的方式、开明的态度、勇敢的承担来分开。
(3)放不下的一方苦苦纠缠,是不明智。要独立、自信、尊重事实,善待分手,不攻击对方,不虐待自己,珍惜生命,开始新的生活。
四、开放讨论
(1)如何放下你爱的人?
(2)如何对待恋爱中的PUA?
(3)如何对待感情破裂的痛苦?
(4)如何在感情中既投入,又不失衡?
(5)你是否能接受婚姻中的男性或女性出轨?
(6)什么样的婚姻形式最符合人性?
(7)爱情是否能超越人性的自私、嫉妒与本能?
(8)如何面对爱情或婚姻中的不忠?
……
《爱情哲学课》目录
第一讲原生家庭与叛逆型爱情
第二讲完整人格与补缺型爱情
第三讲精神长相与滋养型爱情
第四讲自由主义与开放型爱情
第五讲两重需要与分裂型爱情
第六讲两种本能与虐恋型爱情
第七讲向死而生与危难型爱情
第八讲同性取向与同志型爱情
第九讲理性至上与精神型爱情
第十讲放下情执与祝福型爱情
林光华老师作品
—《放下心中的尺子》—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