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抑郁说爱我

▲(农健/图)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世卫组织预计,到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早在年,《柳叶刀》论文显示,中国需要心理健康服务人群高达2.48亿人,而仅有4.9%得到正规治疗。

“为了逃开那头怪兽,你一直跑,一直跑,但是这样是没用的,你不能一直用后背对着它;你要勇敢地转过身去,才能看清那头怪兽的本来面目。”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1

茧居少年

四五年前开始,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叶敏捷发现诊室里多了一些特别的求医者。

他们是和叶敏捷年纪相仿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前来求助。这些孩子不上学、不恋爱,在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却退缩到自己房间里。有的隐蔽在家中几个月甚至几年,年满二十岁之后,依然足不出户、与世隔绝。

“就像一个把自己拼命裹在茧丝里的幼虫,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叶敏捷说,唯一与外界接触的时刻,是这些孩子出来拿父母放在门口的食物,拉开房门取托盘的一瞬。迫不得已时,也只通过手机信息或字条与家人交流。

随后,他发现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中也报告过大量案例。年9月,日本内阁府估算,全国15-39岁的人群中,约有54万“茧居族”,这些年轻人通常来自中产家庭,男性居多,开始茧居的平均年龄为15岁。

日本医师齐藤环是这一现象最为权威的研究者之一。在这一问题尚不严重的二十世纪末,他就预见这会成为发达社会的严重问题。齐藤环是这样定义的:三十岁以下青年,在家足不出户,与社会互动脱节的情况持续六个月以上,且主要成因并非生理引起的精神疾病。南方周末记者查阅文献发现,西方国家将其命名为“社会退缩”(socialwithdraw)。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不属于某种单一疾病,而和多种精神心理障碍有关。

叶敏捷说,大部分茧居少年是因为恐惧人际关系、内心压力过大或各种焦虑心理。有的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但内心说不出的挣扎不安,让他们无法转变到自我负责的成人状态,从而退行为需要照顾的儿童状态。

糟糕的是,很多父母为了面子,往往甚至数年之后才走进精神心理科。而劝说孩子就医则更难。叶敏捷的一位好友是中学校长,直到儿子已经在家茧居三年才向他求助。

16岁的欣悦是叶敏捷的病人之一,重度抑郁伴有自杀倾向。刚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连叶敏捷都感到“十分绝望”。

欣悦出生后,父母工作太忙,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小学之后,由老师代为托管。到了初中,她已经变得非常叛逆,上网成瘾、厌学,并不断与父母产生冲突。此时,父母终于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不顾一切地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开始严格管教。但却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沉默、抗拒、消极。最终,欣悦花了一年的时间,偷偷收集重金属汞,存够剂量后,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自杀。叶敏捷被这样的逻辑缜密、思维清晰的自杀方式吓到了。

抢救回来的欣悦开始了住院治疗,但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只是无休止地看着手机。

“要打破这个系统,必须要家庭一起参与治疗。”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说,最大问题是家庭单元缺失,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感情链接,造成了孩子在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文化上的冲突不断。

2

“逛医”族

和不愿意就诊的茧居少年们不同,温医院(以下简称温附一院)主任医师何金彩则看到了另一群特殊患者。

30岁的张青已是半年内第四次就诊了。不明原因的头痛、心慌、胸痛,让她每一次来都会带上比前一次更厚的检查单——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异常”。何金彩尝试着给她加了一种名为奥沙西泮片的抗焦虑药物,症状竟明显缓解了。

作为神经内科的医生,她的治疗对象原本应是脑血管等疾病,然而最近十年,她发现,门诊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和张青一样,走上了难以解释的“逛医”之路。

这些病人有着明显的身体不适,但各项生物学检测均不能发现异常。病人反复“逛”医院,在不同科室、专家之间徘徊。这不仅让病人痛苦,也让家人苦恼、医生手足无措。

“我很早就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白癜风精细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oae.com/jbzz/89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