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华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哈尔滨市神经内科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主任在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方面有独特见解,其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取得了突出效果,对治疗癫痫、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病)有独道的方法。
△本期看点上一期,李广华主任介绍了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特点及糖尿病患者罹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期,李广华主任将继续为您介绍糖尿病患者预防脑卒中的方法等问题。如果您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方面有什么疑问,欢迎文末留言,您的问题将有可能得到李主任的亲自解答哦。
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如何?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既是机体严重应激反应的标志,也是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高血糖与其远期死亡率升高呈独立相关。与血糖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卒中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加缓慢,并发症更多,再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大。那些接受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无论是动脉溶栓还是静脉溶栓,高血糖均与颅内出血发生率独立相关。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死亡率比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增加3倍,死于脑血管并发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在美国,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发生?
为了防止脑卒中的发生,需要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糖尿病。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包括缺血性卒中/TIA在内的大血管事件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包括按糖尿病治疗指南进行全面血糖控制,同时注意预防低血糖发生,合理使用降血压、降血脂及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全面控制患者的各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应该怎样管理?
高血糖加重脑卒中后的脑损害。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二级预防的血糖管理原则是: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对于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6.5%。在缺血性脑卒中/TIA一级预防中,控制血糖能减缓高血糖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避免低血糖,对于糖尿病病史较长、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已发生明显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对宽松的降糖治疗策略与目标值。
发生脑卒中后,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1)生活方式改变:这些改变包括限盐、戒烟、减轻体重、多摄入低糖水果、蔬菜和低脂肪产品、规律的有氧身体活动以及限制酒精摄入。
(2)抗栓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而非口服抗凝药,以降低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均是初始治疗的可选方案。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应当个体化,应基于患者的危险因素、经济情况、耐受性及其他临床特征作出选择。在氯吡格雷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不推荐在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后二级预防中常规使用。对于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但如果脑梗死或TIA是房颤所致,二级预防就应该首选抗凝治疗而不是抗血小板治疗。
(3)降压治疗:绝对的目标血压水平和降低程度不确定,应当个体化。但血压平均降低大约10/5mmHg可以获益。年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建议的降压目标是/80mmHg。
(4)调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低密度载脂蛋白(LDL-C)≥mg/dL(2.6mmol/L),推荐用强化降脂效果的他汀治疗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有冠心病史,将LDL-C降幅40%或将目标LDL-C水平设定为80mg/dL(2.07mmol/L),以取得最大获益。
(5)降血糖治疗:根据糖尿病治疗指南进行诊治。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全面控制以上各项危险因素,方能更好的预防脑卒中再发。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巴尔扎克
威迈医疗咨询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