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艾灸法,压垮身体的不是事情

神经衰弱艾灸法,压垮身体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情绪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并表现为情绪易激惹、易烦恼、易紧张,还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神经衰弱通常是慢性起病,如在一次较大的生活事件发生之后,很快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果起病急、心理因素明显、治疗得当,预后较好。其余的患者症状波动呈慢性迁延性病程,症状的波动往往与其精神压力与处境有关。

中医无此病名,但其可见于中医的失眠、健忘、心悸、郁证、虚损、遗精等病症。

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涉及脏腑多,症状多而复杂,对生活、学习、工作造成很多不便。

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并非由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引起。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以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功能性障碍。

神经衰弱主要分两种类型,不同类型艾灸取穴也有不同。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的忧思,或长期的精神抑郁,或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能运行、心血生化无源所致,为虚证。

症状:由于气血生化不足,以致头目失养,出现头晕头痛;心神失于濡养,则时有心跳加剧,心慌不安,失眠,睡眠较轻,多梦易惊醒。心脉运行不畅,则胸闷气短;脾胃虚弱,则口中无味,不思饮食,且疲倦易于乏力。

艾灸取穴:百会穴、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内关穴

百会穴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处,百会穴贯通诸阳经,内系于脑,为治疗情志病的要穴。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灸脾俞穴能益脾补虚,补益全身气血。

肾俞穴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灸肾俞穴能补肾生髓、补养髓海,从而增强记忆。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足三里穴为强壮要穴,灸足三里穴能补益脏腑及全身气血。

内关穴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内关属于心包经上的穴位。灸内关能宁心安神。

阴虚阳抗性

阴虚阳亢型神经衰弱是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易急躁易发怒,伤肝耗液,最终导致肝肾阴虚,或导致肝阳上亢所致,为虚热证。

症状:气血随肝阳上冲头目,则有头痛脑涨、头晕目眩或脑窍有失清灵等症状,则容易健忘、神智混沌;肝主情志,肝阴不足,则性情失于柔和,易于发怒;肾阴不足,殃及心神,则失眠多梦。

艾灸取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神门穴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的凹陷处,灸太溪穴能补元气。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方,灸三阴交穴补益阴经气血,气血充足,心神方能得养;

神门穴在腕部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灸神门穴能宁心安神。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前部凹陷处,约在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上,涌泉穴位于脚底,属于肾经上的穴位,能引火下行。

以上穴位,艾条温和灸,每穴30分钟,灸至皮肤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周期,平时可经常施灸保健。

日常生活调理

1、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

2、学会合理地自我定位,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要有正确的认识。

3、善于自我调节,工作和学习要张弛有度,需要注意休息。

4、清淡饮食,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

5、可配合内服中药和刮痧拔罐等治疗。

……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oae.com/jbzz/125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