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简介
医院中医科是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搬迁重建的一级临床科室,分为住院和门诊两大部分,开放病床30张。中医科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以中医特色治疗为手段,依托现代医学科技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医院医院的基础,为病人提供更贴心、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科室专科设备齐全,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技术团队
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技术团队,现有医务人员11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含硕士研究生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3名。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姚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郑水立长期坐诊、查房,他们从事中西结合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各种常见病、妇科病及疑难病。
设备配置
院内配备一系列中西医诊疗设备,如电脑中频经络通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推拿治疗床、电针仪、红外线灯、艾灸盒、竹罐、沐足盆、多参数监护仪、微量血糖仪、微量注射泵等。
业务范围
目前科室主要收治病种: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塞、脑动脉供血不足、脑中风后遗症、冠心病、慢性心衰、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肠炎、胆囊炎、胆结石、面神经炎、难治性失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等。
专科特色
中医科以中医治疗为特色,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的诊疗手段,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运用中医中药与西药,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便捷、经济、适宜的医疗服务。对头痛、头晕、失眠、顽固性呃逆、腰椎间盘突岀、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炎、面神经炎等疾病有针灸、中药热奄包、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足浴、耳穴压豆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每年开展“三伏贴”、“三九天灸”等疗法。
教学方面
徐闻县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医科教研小组设在中医科,负责培训全县助理全科医师岗位、转岗及规培教学;同时也承接各大专科院校实习生、下级医疗单位进修生的教学工作。
中医适宜技术
一、中药热奄包治疗
中药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内经》中所述,“熨”法即指热敷法,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干热敷是通过微波加热中药后进行热敷,如热盐包;湿热敷是指通过煮或蒸的方法加热中药包进行热敷,如中药塌渍等。
热奄包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吸收,具有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活血祛瘀,强筋健骨的治疗作用。
二、耳穴(耳针)埋豆法
耳穴埋豆法用胶布将药豆(王不留行籽、磁珠)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胀、痛等刺激感觉,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外治疗法。
通过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
内针应用广泛,临床上不仅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疼痛、痛风等临床常见痛症常有针到痛止的疗效,对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胃炎、哮喘、咳嗽、咽炎、鼻炎、感冒、发热、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干眼症、近视、失眠、美尼尔氏综合征、耳鸣、更年期综合征、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四、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它主要运用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疼痛局部)进针,针先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可以大面积持久地通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使得人体可不药而愈,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没有副作用等优点,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舒、血滞不通所导致的颈肩腰腿痛和一些内科、妇科杂病,尤其在伤科和疼痛科有着很好的运用优势。
主要适应症:1、四肢部的软伤疼痛;2、躯干部疼痛:急性腰扭伤、退行性腰椎病、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3、治疗内脏痛:急性胃炎、泌尿系结石、癌性疼痛;4、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痉病性病痛:如颞颌关节炎、副鼻窦炎、三叉神经痛及下肢麻木腹胀。
五、火龙灸
火龙灸由特制的铜罐、铜盖、手柄、固定带、胶垫和棉垫子组成一套艾灸器。火龙灸底部有数十小孔,内有一小筒叶有十多个小孔,放置特制艾粒,点燃后将艾罐置于应灸的穴位上,盖上盖子后,可手持或者直接用绑带将它固定与某部位,随意移动,随穴而灸,可以使艾火燃烧的热力传达到皮肤,逐渐透入内部,可以调气和血,温中散寒。铜灸器上的手柄还可以拆下来。要是觉得温度过高,可以垫上附带的橡胶圈或者棉垫子,以微烫不痛为宜。若火力过小,则会影响效果。铜灸器使用过程中不会掉灸灰、不漏明火、烟气小,可同时多穴位施灸。
火龙灸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功效:
温:以火攻邪,祛寒、散滞,促进血液循环;
通:通经活络,打通经络;改善心脑供血;
调:平衡脏腑气机,调节神经机能,暖宫调经;
补:挟正去邪,补益强身,激活免疫系统功能。
主要作用:1、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局部供血供氧量,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2、消肿散滞、活血化瘀。3、以火攻邪、温经散寒,可有效暖宫调经、缓解痛经症状。4、温经通络、扶正祛邪、补血益气、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状。
六、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症等病症的治疗。
科室医师简介
姚治邦副主任中医师
原北京同仁堂特聘中医专家
医院中医科主任
医院中医科主任
中华传统医学会疑难杂病学科专家委员
技术擅长:
:肾病、脾胃病、肝胆病、心胸血管疾病、肿瘤、失眠、焦虑、抑郁症、各类风湿痹痛及骨性关节退行性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调理。
: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疾病、更年期综合症等。
常见皮肤病及儿科疾病中医诊疗调理。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上午8:00-12:00,下午14:30-18:00)
坐诊地点:医院门诊部一楼
联系-
郑水立副主任中医师
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年通过副主任中医师职称评审;-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及中医经典科进修学习。
现参加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八味除烦汤联合艾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研究,项目批准号1281》,主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三黄泻心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研究,项目批准号B》,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0余篇。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10余年,可熟练运用经典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上午8:00-12:00,下午14:30-18:00)
坐诊地点:医院中医科(②号住院大楼4楼)
联系-
林小常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
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年通过主治医师职称评审,曾医院中医科参观学习,参与中药汤剂对结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在国外医学杂志发表《芍药汤通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促进上皮间质化改善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参苓白术散通过抑制上皮间质化和抑制炎症因子浸润抑制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等文章。
专业特长: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年余,可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对咳嗽、头晕、失眠、胃痛及老年病、慢性病积累了丰富经验。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周日上午。
(上午8:00-12:00,下午14:30-18:00)
坐诊地点:医院中医科(②号住院大楼4楼)
联系-
如需商业推广,发布信息,进入徐闻房产群、招聘群请在后台留言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