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年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春天的脚步近了。3月9日,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洋大夫做客红驿直播间,为大家讲解中医知识。本期的主题是中医保健——穴位按摩。
提起穴位,很多人都会想到武侠小说里的画面,武林高手随随便便点一下,人立马就僵住了。当然,这些是武侠小说虚构出来的,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讲吧。
什么是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法,又称推拿法,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散寒止痛、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扶正祛邪等作用,进而达到预防保健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早在三国时期,中国先人开始运用穴位按摩方法治病了。宋、金、元时期,按摩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不仅其治疗范围扩大了而且还将按摩用于妇科催产。
穴位按摩适应症
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外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乳痈
内科疾病:胃脘痛、心悸、失眠、头痛、感冒、久泻、中风后遗症
妇科疾病:痛经、闭经
儿科疾病:腹泻、疳积、惊风、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
五官科疾病:鼻炎、耳鸣、近视
穴位按摩禁忌症
未确诊的急性脊柱损伤
各种骨折、骨质疏松、骨结核
严重心、脑、肺疾病
有出血倾向者
手法部位有皮损
急性传染病
妊娠妇女、精神病患者
一起跟着专家看看这些神奇的按摩手法!
1、按法
用拇指或掌根、肘关节鹰嘴突按压治疗部位而稍留片刻的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
2、揉法
将大鱼际或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于患部,微用力左右不停地移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如下按摩法:
全身穴位有很多,常用穴位按摩到位,可以起到保健作用。通常而言,以下穴位比较常见:百会、太阳、风池、内关、足三里、涌泉、太冲、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1、百会
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常常按摩此穴位,可以预防或减少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等病症。
2、曲池
屈肘成90度,肘横纹外端凹陷中。按摩此穴位可以避免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同时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3、合谷
位于人体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有效避免头昏脑胀、口眼歪斜、咽喉肿痛、头痛、牙痛、耳鸣、发热、神经衰弱、手臂疼痛等病症,并可预防感冒。
4、足三里
按摩此穴位可以避免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这是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穴位,能理脾气、调气血,且有补虚,健魄的特殊功能。
5、精明
位于人体面部。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6、委中
位于腘窝横纹正中线处。常常按摩此穴位避免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7、涌泉
位于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2与后2/3交点上。常常按摩此穴位可以避免昏厥、小儿惊风、中暑、类中风、中风昏迷、咽肿、喉痹、呕吐、恶心、胃脘痛。
8、三阴交
位于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常常按摩此穴位可以避免月经不调、带下、滞产、遗精、阳痿、不孕、遗尿、腹胀、肠鸣、腹泻、下肢痿痹。
9内关
位于掌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肌腱之间。常常按摩此穴位可以避免情志不畅、神经衰弱、失眠心烦、胃脘不舒、心绞痛、胃痛、呕吐、恶心、晕船晕车等病症。
中医穴位按摩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明显、易于掌握、便于推广的治疗和保健双重优势。在进行中医穴位按摩时,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是出于治疗或辅助治疗相关基础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病情特点的中医穴位按摩方案,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