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冬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小宝宝们的尿床成为了缠绕家长的噩梦,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夜里要起床好几次给宝宝换床单,
却没有想到小儿频繁尿床也是一种病症,
医学上称之为遗尿症。
为什么孩子大了还尿床?
进入九月份以后,医院前来看遗尿病的孩子比以往多了1/3,其中有位年龄很大的妈妈带着自己5岁的孩子来咨询,原来是因为妈妈以往有尿床的毛病,从小就很自卑,没有什么朋友,长大了连男朋友都不敢交,拖到三十多岁才结婚,妈妈深知尿床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现在孩子5岁也有尿床的这种医院就诊。”幸好通过规范化的诊疗后孩子目前尿床的症状已经得到缓解。”这位妈妈高兴的说:“我家孩子终于不用和我一样,经历那么多难言之隐的痛苦”。
在遗尿门诊,“为什么我家孩子那么大了还尿床呢?”“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尿床?”“尿床能不能治好?”等类似的问题不绝于耳。年9月14日安徽省儿童遗尿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医院肾内科主任董扬为家长支招。
董扬主任揭秘孩子尿床的危害
董扬主任提出,根据年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就可诊断为夜间遗尿症。
许多父母或老师一直以为尿床是由于儿童发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并不重视孩子的尿床现象,甚至很多父母因孩子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从而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孩子焦躁、多动空想、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
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患有遗尿症的孩子体质较弱,容易感冒,且常常挑食和厌食。大约10%的夜遗尿患者为继发性遗尿症,可能继发尿路感染、糖尿病、尿崩症、尿道畸形、神经源性膀胱、便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若不及时就医,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
孩子遗尿家长该如何处理?
那么家长遇到孩子遗尿应该怎么处理呢?及时了解尿床频率,如果遗尿偶尔发生,那么可能是孩子的神经发育还没有趋于完善,不必过于紧张;如果频率已经高于一周一次,那么就要记录排尿日记,并医院检查。
对父母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树立信心;
2)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而为,而是一种疾病;
3)准备好小尿盆,让孩子夜间可以随时方便地起床小便;
4)禁穿尿裤,可在床单上作些局部预防;
5)晚餐后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饮料。
相关知识: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健康提醒建议尿床孩子的父母,尽早咨询医生,减少尿床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