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其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症状不是激发与躯体或脑的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神经衰弱的病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主要指人的性格缺陷或心理素质缺陷,如胆怯、自卑、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者容易罹患神经衰弱。外因常见的有:长期持久的强烈精神刺激,如恋爱挫折,事业受挫、夫妻离异、人际关系紧张等;持久的脑力劳动,长期过分劳累及睡眠不足等易发生神经衰弱。巴普洛夫学派认为神经衰弱的本质系大脑内抑制过程弱化,表现自制力减弱,兴奋性亢进。第二阶段兴奋过程弱化,出现易兴奋,又易疲劳现象。最后出现显著的保护性超限抑制,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无力”。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削弱对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的调节,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病,遍及世界各地,其患病率在15-59岁人口中为12.6‰,在各类神经症中占56.7%。首次发病青年中多见。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神经衰弱大多缓慢起病,病程迁延,症状呈波动性,结局取决于生活处境和人格特点,预后一般良好。
神经衰弱的治疗,一般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首先,要了解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然后让病人认识到一个人体验到的满足愈强,烦恼就愈少,即知足者常乐。摆脱烦恼的方法,就是引导病人在实践中去体验忧愁产生于自私,愉快来源于奉献,对人不抱怨的益处,易激惹的情绪就会减轻。其次,引导病人认识神经衰弱并不是脑子里长瘤,也不是发炎,而是诸多心理社会因素和病人的性格素质上的某些缺陷及对困难处境适应不良所产生的大脑皮层功能的暂时紊乱、兴奋、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首先,药物治疗,以消除某些症状,调整神经功能和改善躯体状况。其次,物理疗法,根据临床症状可适当选用水疗、电针治疗、磁疗、紫外线疗、经络导平疗、共鸣火花、电按摩和电兴奋疗法等。
神经衰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我们能避免或减少不良精神因素对人的影响,或提高人体对外来有害因素的改造和适应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文体活动,劳逸结合,则可以减少或避免本病的发生。
周一至周五08:00—12:00
14:30—18:00
周六08:00—12:00
-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