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方非常齐全的补气食疗方补血食疗

小高针灸课堂专注健康与养生

相信大家学习了前面的内容,知道自己的气血情况了,今天就继续来学习调理气血,以下这些食疗方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养气补血食疗方

补气方

《人参茶》

材料:人参2克。做法:人参切成薄片,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服,待多次冲泡、茶味变淡后,再嚼食参渣。功效:大补元气,扶正祛邪,补脾益肺。适用于元气不足所致神疲乏力等虚损症状,如气短喘促,还可辅助治疗过敏性哮喘。也可用于病后、产后、老年体虚者。

人参又名神草、地精,有“补气第一圣药”的美誉。性平,味甘、微苦,无毒,入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健脾养肺、宁心安神的功效。

注意:感冒发热、食积不化、咳嗽痰多、阴虚阳亢及实邪热盛者忌用;加工切片时不宜水浸;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以免降低药效;人参对大脑皮质有兴奋作用,所以睡前不宜服用人参,否则可能会导致失眠;本品服量过大,有兴奋、眩晕、皮肤瘙痒等副作用;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饮食养生剂量以3~9克为宜。

《人参桂圆茶》

材料:人参、蜂蜜各10克,桂圆肉30克。做法:人参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没过人参约2厘米的清水,将人参浸泡30分钟;桂圆肉切丝,放入装有人参的砂锅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滤渣取汁,晾至温热加蜂蜜调味即可。功效:大补元气。人参大补元气,可辅助治疗元气不足;桂圆能补气血,对气血不足有帮助。有上火发炎症状时不宜饮用此茶,孕妇也不宜过多饮用。

《人参粥》

材料:人参5克,粳米60克,生姜汁1汤匙。做法:人参研细粉,粳米洗净,加适量水同煮为粥,熟后加生姜汁搅匀服食。功效:大补元气,生津养胃。适用于脾虚食少、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反胃、泄泻等症。

《人参炖猪肘》

材料:猪肘1只,人参10克,姜、葱、食盐、胡椒粉各适量做法:将猪肘与人参、姜、葱、食盐、胡椒粉加适量水一起炖煮至猪肘熟烂即可。功效:补元气,益气血。适用于体虚消瘦、面色萎黄、四肢厥冷、腰膝酸软等症。

《人参莲肉汤》

材料:人参10克,莲子(去心)10枚,冰糖30克。做法:将人参切片,与莲子同放碗内,加适量水浸泡,再加入冰糖,放蒸锅内隔水蒸1小时,把人参片捞出;次日再加莲子如上法蒸;人参可连用3次,最后一并吃掉。每日早晨服1次,喝汤,吃莲子肉。功效:补气健脾,健体强身。适用于病后体虚、脾虚消瘦、疲倦等症。健康人常食有强壮体质、保健延年的作用。

《生姜当归羊肉汤》

材料:生姜15克,当归30克,羊肉克,食用油、食盐各适量。做法: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入沸水中焯去血水;生姜切片;锅内倒油烧热,炒香姜片,放入羊肉块、当归翻炒均匀,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羊肉熟烂,加食盐调味,去当归、生姜,食肉喝汤。功效:温经补血,益气补虚,缓急止痛,温中健胃。可调理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等症。羊肉性温,能补气养血,温中散寒;当归性温,可补血活血;生姜能温中和胃。此汤很适合冬季手脚不温、乏力、肢体疼痛、血循环差的人食用。

《猪里脊粳米粥》

材料: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各适量。做法: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加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拌匀;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拌匀的猪里脊末,再煮至肉熟米烂即可,每日2次。功效:滋养阴血,补中益气,常食可令肌肤滑润光泽。

《黄芪补肺饮》

材料: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乌梅各6克。做法:加适量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钟,取汁以蜂蜜调服。功效:补肺益气、养阴固表。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久咳不止等症。北芪就是黄芪,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品质好的黄芪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和山西等地。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

《杜仲巴戟瘦肉汤》

材料:杜仲10克、巴戟10克、北芪15克、生姜3片、瘦肉适量,炖汤。做法:(1)瘦肉洗净,切件;杜仲、巴戟、北芪、生姜洗净。(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功效:补肾益气、强身健体。

《北芪枸杞子猪心汤》

材料:圆肉15克、熟党15克、白术10克、北芪10克、枸杞子10克、红枣15克、猪心一个、生姜3片,炖汤。做法:(1)猪心洗净,切件;圆肉、熟党、白术、北芪、枸杞子、红枣(去核)、生姜洗净。(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功效:益气补心。补血方

《莲藕茶》

材料:鲜莲藕克,红糖20克。做法:莲藕洗净切薄片,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以中火煮30分钟,再加入红糖拌匀即可。功效:养胃益血。可防治贫血、疲劳、慢性胃炎、腹泻等症。中医学认为,莲藕生者性寒,味甘,熟者性温,味甘,无毒,入心、脾、胃、肺经,具有补血、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健脾开胃、补血、生肌、止泻等症。注意:产妇不宜过早食用藕,一般在产后1~2周后方可食用;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不宜食用生藕,生藕性偏凉,生吃凉拌较难消化,有碍脾胃,所以宜食用熟藕,且不宜多食;发黑、有异味的藕不宜食用;煮藕时忌用铁器,以免使藕在烹饪过程中变黑。

《熟地粥》

材料:熟地黄10克,粳米克,白糖适量。做法:将熟地黄择净,切细,用清水浸泡片刻,水煎成汁,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熟地黄汁中,再加少许清水,熬煮成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片刻即可。每日1剂。功效:养阴补血,益精明目。适用于气血亏虚、肾经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视力下降、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肠燥便秘及女子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地黄是生地黄和熟地黄的统称,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材。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头悸、月经不调、肾阴不足、瘦弱遗精、潮热盗汗、内热消渴、精血双亏、须发早白、耳鸣耳聋诸症。

《地黄百合粥》

材料:生地黄15克,百合30克,枸杞子12克,酸枣仁10克,粳米克。做法:生地黄、百合、枸杞子、酸枣仁加适量水煎取汁液备用;粳米加适量水煮成粥,将煎煮好的汁液倒入调匀即可。功效:生血凉血,清热生津,滋补肝肾。适用于血分有热者。

《熟地羊肉汤》

材料:羊肉克,熟地、黄芪各50克,当归25克,白芍15克,红枣(去核)5枚,姜片适量,调味料少许。做法: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汆过:红枣、白芍、熟地、黄芪均洗净;当归、生姜洗净,切片;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滚后,改小火煲3小时,调味食用。功效:养血和血,润色美肤。适用于面色无华或面色暗淡、产后贫血等症。

《地黄排骨莲藕汤》

材料:生地黄10克,排骨块克,去皮藕块克,去核红枣10枚,生姜、食盐各适量。做法:排骨焯水后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40分钟,然后放入生地黄、生姜、藕块、红枣,小火煮至排骨熟烂,加食盐调味即可。功效:补益肝血,使气血和畅。适用于阴血不足者。

《阿胶参枣粥》

材料:阿胶15克,红参10克,红枣20克。做法:阿胶、红参、红枣一同放入大瓷碗中,注入少量水,盖好盖,隔水蒸约1小时,分2次吃参喝汤。功效: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两虚、头晕心慌、出血过多引起的贫血。

《阿胶糯米粥》

材料:阿胶30克,糯米克,红糖适量。做法:阿胶捣碎;糯米煮粥,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红糖,边煮边搅匀,稍煮二三沸即可,每日1剂。功效:滋阴补血,养血止血,安胎益肺。适用于血虚、虚劳咳嗽、久咳咯血、吐血、大便出血,女子月经过少、漏下不止或崩中、孕妇胎动不安、胎漏等症。

《猪肝菠菜汤》

材料:猪肝克,菠菜克,鸡汤1碗,食用油、姜丝、食盐、料酒各适量。做法:猪肝洗净拭干水,用刀切成薄片;菠菜洗净切段;将猪肝片放入开水中汆烫一下,去除血水,捞起沥干水分待用;锅内倒油烧热,爆香姜丝,注入鸡汤和1碗清水,加入食盐、料酒搅匀大火煮沸;放入菠菜拌匀以中火煮沸,再倒入猪肝片搅匀,便可起锅。功效:生血养血,润燥滑肠。适用于老年贫血者、孕妇、阴虚贫血者等。猪肝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元素,有较好的生血止血作用;菠菜也富含较多叶酸和铁。两者一荤一素搭配煮汤,能补肝明目,养血补虚。

《归参猪心汤》

材料:猪心1个,当归15克,党参20克(或人参10克),生姜、葱、胡椒、食盐各适量。做法:将党参、当归洗净入水中煮30分钟后,去药渣再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猪心和生姜、葱、胡椒、食盐,煮至猪心烂熟即可食用。功效:益气养血,补血。适用于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贫血及神经衰弱等症。

《茯苓熟地陈皮汤》

材料:当归10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熟地20克、瘦肉适量,炖汤。做法:(1)瘦肉洗净,切件;当归、茯苓、陈皮、熟地洗净。(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功效:补益气血。

《参芪补血汤》

材料: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北芪10克、当归10克、红枣7粒、枸杞子7克、瘦肉适量,炖汤。做法:(1)瘦肉洗净,切件;人参、白术、茯苓、北芪、当归、红枣(去核)、枸杞子洗净。(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供用。功效:补益气血。

禁忌

孕妇与高血压者慎用,详情自行咨询。

总结

好了,这便今天要学调理气血的食疗方,现学现用,平时多泡多喝,轻松学养生。也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学习~

明天我们学习中医术语知识:五脏六腑指那些器官。

明天见!

每周五更新:简单讲述中医知识

每周六更新:教你如何自我诊断

每周日更新:教你如何穴位养生

每周一更新:教你如何食疗养生

每周二更新:每周一点看懂中医

周三四不定时更新

更新时间:晚上七点(19:00)

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oae.com/jbwh/13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