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抑郁症的本质是什么

一抑郁症本质还是人的身体硬件的问题,而不是精神软件的问题

心火灭了。火为什么会灭呢,我们联想下生活中的场景。温度太低了,拿水泼一下,火会灭。灯油烧光了,火也会灭。

现代人,生活方式有问题,导致身体攒了太多的湿寒。同时,又太焦虑,把油都熬光。

抑郁症是一种病。心火灭了,就会得这种病。治这种病的关键,在于重燃心火。

这不是一种保护,也没什么意义。这就是心气弱的人,在面对现实冷酷的碾压时,被泼灭了。

这个病往下演化,心气先死。然后神灭。空着一个壳子,千疮百孔的,被从外面窜进来的邪气占据。神经错乱,疯疯癫癫,也就是通常说的失心疯,也可以叫做精神分裂。精神植物人。

如果是单纯的情志病,最好以情治情。如果是因为气血亏虚体寒导致的心受虚邪,最好是先祛邪,再佐以情志康复。

抑郁症的人,一般都伴随体寒。让身体温暖起来,让心温暖起来,可以双管齐下着手。

养一身浩然正气。邪气客身,大都是自己正气不足。

把人体比作一盏油灯的话,如果灯灭了,要么是风大吹灭的,要么是天太寒冷导致油凝结了,要么是没油了。

火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理解反了。在人体中,火是从水中而来。水又是从哪里来,水是从火中来。水中火,阳气升。火中水,降甘露。水火相济,阳升阴降,百病不生。

灯已经灭了,应该怎么办?首先,要加油,其次,燃烧环境要良好,不能太湿寒,尤其要防风。

有的人,灯里面还有点油,但是火已经开始不旺了,再渐渐变的暗淡,这时候出于本能,他会拨亮自己的灯芯,灯油不多,又想挑亮灯芯。那么火就会烧掉灯芯。表现为狂躁加抑郁。

如果油都烧光了,灯芯也烧光了,那么灯就灭了。对应在人身上,则是成天想着寻死觅活,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添加灯油,相当于蓄养精气。塞其兑闭其门,则相当于减少消耗。风,湿寒,对应的是虚邪。

抑郁症,根本上还是身体出了问题。

二抑郁症,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源于人的身心透支、能量匮乏。

现代医学是把身体、情感和意识分开看的,身和心被当作两个东西,它们有关系,互相影响,叫心身相关,还是属于二元论。

但是,身心在中医来看其实是一个东西,叫形神一体,中医的神包含了心和意。

在现代医学里面常说的抑郁症,在中医来看,就是精气神的匮乏,流俗地讲,其实是就是整个身体的能量不够了。

我们都知道,哪怕你平时是很积极、很正面的一个有精神的人,假设让你连续三天不睡觉,三天就给你吃了两顿饭,然后还让你干很多活,那个时候你还能有精神,还会很积极吗?

当我们身体的能量低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意识和心智的运作能力都会下降。

举个例子,当电脑内存够的时候,程序也不那么冲突的时候,可以运行那些高版本的程序;

当内存不够的时候,那些高版本程序,不要说运转了,下载都不能,只能运行低版本的。

所以,当一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他的身体状态会很低,他的内心状态、意识状态也会很低。

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低版本的状态下,他在跟世界万物交流的时候,他很多东西都消化不了,包括食物和情绪,很多体力活或者复杂的运动他做不到,很多事情都变成了阻碍。

身体内部的运行也出现问题,比如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者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这些其实都是能量低之后身体无法负荷、无法运转了。

在情感上也是这样,当一个人能量低的时候,可能他的表达和接纳的能力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他在意识、思维和社会交往上,可能相对来说就会封闭一点,可能只能吸收某一类他愿意吸收的东西,其它的都拒绝,甚至以前能吸收消化的东西也开始拒绝。

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可以比喻为“被压缩的人”,他的形、气、神或者说身、心、意都被压缩了。

在压缩状态下,他所在的时空、社会和生活,乃至他周围的一切,他能够接触和愿意接触的东西,也是受到压缩的。

就这样,他进入了,一个内和外的低水平的循环,但是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

一旦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因为进入了一个低水平的循环,他就会身心意整体往下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当我们现在说某人是抑郁症,一般人会想这只是一个心理的问题。

但实际上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整个生命的问题。

疾病只是名称,我们需要去了解它的根源。

我们明确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抑郁症只是大脑的?

现在医学的观点是:抑郁症或者所有的心理问题,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变化导致的。

比如说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心理状态和情绪会受这种物质浓度变化的影响。

现在很多精神类药物的研究基于这类认识。

抑郁症难道真的只是大脑的化学递质的变化吗?

第二个问题:是头脑先病还是身体先病?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认为这是心理和头脑的问题,所以让患有抑郁症和某些精神疾病的人,吃很多抑制这些化学元素或者让头脑停止工作的药。

但是这么多年实践下来,效果并不是很好。

对于一个整体的人来说,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他的情感、思维、认知、行为模式的改变,难道只是由于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吗?会不会是倒过来呢?

会不会是因为我们的身、心、意出现了问题,而产生了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

就像我上课时一样,因为有了一堂课,所以我点了一柱香,香是我们开课的原因吗?

不是,是因为在讲课,才有香,不光有香,还有光线,有那些声音,我们叫做“同步出现的副产品”。

在心理问题的认知上,西方医学的思路是不是有逻辑上的漏洞呢?

在一些平行的相关性的现象当中,去寻找原因和结果。从逻辑上来说,原因和结果应该是有先和后,有根源性的和后生的区别。

就像一颗种子长成一棵树,但你不能说这个树叶、这些花和树叶上的虫子是产生这棵树的原因。

这个要注意,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不光很多病人就这样接受了关于自己当前状态的简单解释,医生亦可能这样认为。

西医喜欢倒因为果,主要是受西方逻辑学的影响。

西方人,做学问,喜欢“以物体道”,从人的日常琐碎出发。

另外一个需要大家警惕的问题是:

为什么现代抑郁症越来越多?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高兴的时候或者阶段,每个人都有很多种情绪。

可是为什么突然就有了抑郁症这样一个概念?并且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不接纳这些正常的情绪,害怕这个不高兴的状态,而且认为:

一个人某一段时间的不快乐,没有力量去维持一个“像以前一样”的生活,是不能被接受的、是不正常的。

这个背后是大家认为人就是应该一直很high、很得意、自信、积极努力的才是对的。这个真的正常吗?

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这是规律,也是自然的状态,但有的人只喜欢春夏,不喜欢秋冬。

所以他们抗拒秋冬,因为抗拒,反而就更容易在秋冬生病、或者感觉到不舒服。

我想要说的是:现在很多的疾病名称,或者很多疾病,其实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

换句话说:我们不接受生命本来如是的样子,非要强迫它只保留其中的面向,于是生命就开始扭曲、开始变形、开始出问题。

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我们把它拦起来,不让它自然流动了。

我们都知道老一代,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些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断,就两种:

一种叫神经衰弱。那会儿所有这些不高兴的、想不开的,睡不着觉的,都叫神经衰弱;

还有的直接就批评你意志不坚定、思想不积极......属于思想问题。

神经衰弱那会儿常用的药是两个药,一个是谷维素,还有一个是复合维生素B。

大概到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病名,叫更年期综合症。

在这之前,医学词典里或者教材里是没有这个病的。到了九十年代更年期综合征开始“普遍”了。

那会发现有好多中年妇女兴冲冲地来问,大夫啊,我最近睡不好、头晕健忘、心烦意乱、容易紧张激动、潮热盗汗、月经失调......这是不是更年期呀?

大夫就说,嗯,你这个就是更年期。

医生和病人都不在乎: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只需要一个解释,发现“很多人都这样”,于是就安心了。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我在大学三四年级实习的时候,当那个病人急匆匆地说了一通之后,医生斩钉截铁地说,没事,你这个是更年期,病人一下子就舒缓了。

这个要注意,我们需要很多疾病被“明确诊断”的原因,是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就像我们需要归类,需要有序,需要路标和指路明灯......

某些意义上来说,是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解释,至于这个解释是否来自实相,很多人并不关心。

后来我读西方心理学的一位大家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说:

对于这些茫然无措的人来说,当有一个人告诉他,你这个问题其他人也有的时候,他就不再觉得自己是孤立的,也不再觉得自己是异端了,然后他就放心了。

然后到了九几年的时候,我发现开始有什么抑郁症、焦虑症了,那会儿还不多,九七年我读心身医学专业的时候,这个学科还是非常冷门的。

到了年的时候,一些大学开始有心理学系了,中国的心理治疗行业开始蓬勃发展了,大量的药物和大量针对性的课程出现了。

我记得大概是年左右出现了一些新的病,比如说抑郁症开始分型了,有产后抑郁和老年抑郁。而老年抑郁,过去就叫作神经衰弱。

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它让我想到了咱们国家的历史,我们父母一辈人,都经历过文革,很多人是右派、黑五类。

我爸爸当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这其实也是一种“诊断”。

在那个时代,这个诊断是非常厉害的,它会贯穿你的一生,甚至会影响你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的命运。

最近三十年,社会的观念改变了,这些“诊断”消失了。

现在的80后、90后已经不知道这些东西了,但在那个时代,这些可是比天还要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对生命当中的很多东西,有观察、觉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你就不会轻易地,被人带入一个误区,随随便便的给自己制造疾病和承受随波逐流的痛苦。

从某种角度来说,各行业都在互相喂药吃。

为什么互相喂药?

因为这样轻松、容易、好赚钱。

美其名曰:打通内外循环。

三抑郁症,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更深层的问题就是人生的问题。

道德经有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在中医眼里,去具体分析抑郁症有多少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所有所谓的心理问题,背后关乎的是什么呢?

关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关乎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多少,或者关乎一个人,是否愿意去了解真实的自己,是否愿意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

了解自己的内在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了解自己需要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

了解在自己的内外在和外面世界的交换当中,自己的身心意是怎样在变化着。

当一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不太容易掉到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陷阱当中。

因为即使他此刻正在不舒服、正在不高兴,甚至已经有非常大的情绪——他会知道,这是人生必要的东西,这很正常。

因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一切本就如此。

身体健康也是这样,当一个人身体这段时间不是太好的时候,他如果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他就不会心里发慌到处找中医或者找西医,让人开一堆药来把自己的身体搞的更糟。

他会借由对自己的观察,或者旁人的提醒,或者看书思考,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跟家人、朋友等等的关系怎么样,看看对待自己是不是过于严厉了;

他也可能会借助一些外在的参照,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一直过于封闭,或者在坚持一些不一定需要坚持的东西,在维护一些不需要自己去维护的东西。

同时留意一下自己的饮食、睡眠、运动,哪些地方还有之前没有意识到的盲点,生活是不是过于单一。

当他回过来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调整已经自动开始了。

一段时间以后,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问题,都会好转或者消失。

其实医学的本质应该是这样的,不管是中国的医学和西方的医学,最初的本质是在这里。

经由问题和疾病,经由情绪和现象,去看见我们那些真正出错的意识、信念和根源。

然后去从根源调整自己,生出改变和智慧,过的越来越幸福和快乐。

而不是说:你有病,要吃药,不能停。

如果吃药、求助外面,真的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病就不会越治越多,您说对吗?

四临床抑郁症的具体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其实是一股强阳之精气。

著名中医李可老先生曾讲,抑郁症主要发生在日照时间短,阳光不足的高纬度地区。这种说法非常可观而深刻。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抑郁症的对立面就是躁狂症。

古人把抑郁症叫做癫,把躁狂症叫做狂,如果一个病人两种症状交替出现,就被称为癫狂,现代医学称之为双向情感障碍。

中医向来重视疾病的预防,《黄帝内经》教导我们“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说最好的医生是帮助病人预防疾病、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那么抑郁症究竟是怎么得的?

根据中医理论怎么预防抑郁症呢?

首先,抑郁症的发生有其地域和季节因素,也就是说自然界的阳光温度会对人的心情、心理产生影响。

在纬度髙、日照时间短的地方,秋冬季节抑郁症的发病率比较高,比如在高纬度的北欧、加拿大,还有日照时间短、雾霾阴雨较多的英国爱尔兰等地;相反,在热带赤道地区、光照时间充裕的新疆、西藏等地区,人们往往能歌善舞、热情洋溢,抑郁的阴影就少一些。

其次,寒邪伤心神

身体和表面的病痛如果逐渐发展深人,会影响人的脏腑,进而影响心神。人受寒以后会逐渐向心性蔓延,厥逆的程度会从四肢末梢到掌指(趾)关节、到腕踩关节、到肘膝,会从皮肤到肌肉、到血脉、到筋腱、到骨髓,而心包是最后的堡垒。就像紫禁城,心神就像是皇帝君主住在里面,心包被攻破的话,就是病入膏肓,黯然神伤,人就会出现没意思、痛不欲生的心情,产生自残和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就像李自成攻破故宫,崇祯皇帝先杀家人孩子,然后上吊自缢一样。认识到这种先伤身后伤心的疾病演变过程,我们就要先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再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oae.com/jbwh/117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