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现代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您聊一张方子。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传方”,从南宋年间到现在,一辈传了一辈。
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功劳。我们有必要来认识它,学习它。
闲言少叙,我还是先给你讲一个医案。
我以前跟师学习的时候,遇上过一个中年女性。这个人大概是40来岁吧。
她什么毛病呢?用她的话说,就是总上火:身上一阵一阵地,总感觉有些热,晚上睡觉的时候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一会儿,身上还出一层汗。
所以,她一见到我老师就说:“给我开点去火的药吧,我可能是快要更年期了,得去火”。
我老师没说什么,给她看了一下脉象,是细弱的。看舌头,舌淡苔薄白。看脸色,也略略发黄。我老师问及她的饮食,患者说,食量不大,一天吃两顿,吃得少也不饿,吃多了还撑得慌,没食欲。
我老师问,平时心慌不?有没有力气?那人苦笑:“我都这样了,还怎么有力气啊”?
我老师说,你这可不是更年期。你的问题不是上火,而是心脾两虚。
于是,我老师写了一个配伍: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8克,人参、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远志3克,加上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
患者看了皱眉,说这么多,不敢吃,也没空煎。
我老师嘱咐,有成药。至于说成药的名字,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说了。
后来,患者用成药将近一个月,盗汗、失眠现象大大减轻,身体感觉有力气了,食量见多。
我老师嘱咐他,以后可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觉得上火。上火,也是有严格的辩证要求的。
这里头的道理,我给你简要说一下。
患者的问题,其实就是心脾两虚、阴血不足。你看这人,主诉是夜里睡觉质量差,盗汗,浑身动不动阵阵发热。这怎么回事?源于她有虚热。虚热内扰,所以迫汗外出,发热难眠。
这个虚热哪来的?你看,她脉象细弱,舌淡苔白,身体倦怠乏力,食欲不好,脸色萎黄。这怎么回事啊?显然心脾两虚,阴血不足啊。阴血不足,就有虚热。我们的心,脾,都是主血的生成的。心气弱了,我们血不能上荣于面,所以脸色萎黄、淡白。舌头颜色淡,脉也细弱。脾气不足了,我们就食欲不振,浑身乏力。心脾两虚,哪里还有充分的血来供给呢?
所以说,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她所谓的更年期,而在于心脾不足。
我老师用的这配伍,我希望读者朋友你要认真记下来了。这对你养生是有帮助的。它就是《济生方》里头的归脾汤化裁。《济生方》是南宋时期的一部书。这个配伍现在也有成药。你拿这个配伍去找,是不难找到的。它的作用,就是益气养血,健脾养心。其中,黄芪、龙眼肉是君药,一个健脾补气,一个养心补血。白术、人参、炙甘草配合黄芪补气健脾,酸枣仁、当归、远志、茯神配合龙眼肉来养心安神。木香理气,使得补而不滞。这就是基本意图。
这个配伍啊,对中华民族是有功的。我们中国人,思虑繁多,性格内敛,再加上古时候生活条件有限,所以心脾两虚的问题多见。这个配伍,是帮了大忙的。即便是现在,中医临床在应对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视疲劳、贫血、皮肤瘙痒、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时候,若辩证属心脾两虚,也会对它进行加减应用。
我把这个写出来,就是给大家做个科普,我要让您明白这里头到底怎么回事,是什么样的来龙去脉。调养身体,你不去学习,不去了解,就是睁眼瞎,无的放矢,还怎么科学养生呢?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文君然